Skip to content

BridgeOfStories/FamiliyStories

Folders and files

NameName
Last commit message
Last commit date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5 Commits
 
 

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

FamiliyStories

项目简述:故事桥 | Story Bridge

搭建故事之桥,让父母和孩子能去彼此的世界旅行。

故事,让沟通更有厚度和温暖。

希望解决的问题

改善5~12岁儿童与父母的沟通问题。

你能记忆起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样的吗?

你能想起的是不是大概这样的:

 “今天功课做了没?” 
“……(内心OS:烦死了!)”

“最近在学校有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吗?”
“没什么。”

“身体好点了没?”
“没什么事,不用担心。”

日常对话,固然是亲子之间最频繁、最重要的沟通方式。但它似乎都在谈论“实际的问题”,句式单一。

以我自己为例,我和父母关系不错,但从高中时起,就觉得电话里说来说去都那几句话;有时候遇到什么事,却不知道从何说起……就更别说那些与父母关系疏淡或叛逆的孩子了。而作为父母,也苦于找不到有效与孩子沟通的方式。

到底是什么阻隔了沟通呢? 一方面跟家庭成员的性格特质有关,一方面也跟我们的语言乃至表达方式有关。

结合自己的养育经验和兴趣领域,我试图寻找一种更适合学龄儿童身心特点、更能激发孩子表达欲望、扩容表达空间的语言表达方式:

讲故事。

解决的路径

以家庭为单位,进行叙事探究(Narrative Inquiry)。

说人话就是:提供支持工具,鼓励孩子、家长讲出“故事”,让“故事”成为亲子沟通的纽带。

可能的形式

  • 线下Workshop:以巴士为载体,定期在社区举办“亲子故事小工房”之类的活动,教给家庭一些易用的“叙事探索小工具”,回到家中实践。

  • 线上Website/APP:供亲子撰写、提交、沟通“故事”的一款APP。

缘起

生活和工作均会与孩子打交道,我发现:就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!阳老师讲授的认知科学也处处印证了故事的强大力量:我们的大脑就是爱故事的,故事天然地包容了模式、情绪、惊奇。

在养育过程中,一直在思考亲子沟通的“场域”:比如非暴力沟通,集中在语言上做工作,但不及在故事里那么自然、舒适。

于是便有了『故事+亲子沟通』的粗浅想法,但还需要进一步塑形。

但我坚信,无论是文学的世界、还是在家庭里的亲子沟通场域,有一条法则是通行的。那就是:

在我们用故事来沟通之时,也获得了去他人世界旅行的通行证。

团队成员

请各位在这里补充自己的简介、Github仓库

@lilingxinyi

@Linkding (零丁)

@mumu(暮暮)

@junjielizero

@ziwuniao (子午鸟)

@MissUUU

@lulukee (鲁锋)坐标:上海的;自由职业,投资人,理财师;业余奶爸,孩子一岁半。

@Cen74

@xudoujiang(许豆浆),坐标广州。职业:教育研究员、课程设计师。 GitHub

执行计划

  • 6wd0前,团队成员线下面谈一次;
  • 采用“精益画布”对项目创意进行第一步定位。

CHANGELOG

  • 基本队形组成,5wd0
  • 5wd3,@xudoujiang与@mumu 碰了个面,还有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(mumu的朋友)——作为目标用户来访问。

About

No description, website, or topics provided.

Resources

Stars

Watchers

Forks

Releases

No releases published

Packages

No packages published